德邦证券大智慧,大智慧可以交易的券商有哪些?

CF排位号 70

德邦证券大智慧,大智慧可以交易的券商有哪些?

大智慧可以绑定的券商有很多,比如有:渤海证券,长城证券,国瑞证券,财达证券,德邦证券,大通证券,东吴证券,国盛证券,华安证券,华宝证券,华龙证券,华融证券,万和证券,湘财证券,英大证券,中邮证券等等。

大智慧证券信息平台是一套用来进行行情显示,行情分析并同时进行信息即时接收的超级证券信息平台。

德邦证券大智慧,大智慧可以交易的券商有哪些?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何非要敌对?

谢邀,咱们先简短的说下观点,然后再一点点展开说明,这个回答有些长,希望您有足够的耐心。

小编认为,印巴之间的敌对态势在短期内很难缓和。。。

主要因为这俩同出于一个目的两个国家在分裂时积累了太多血仇。而印度国内的阶级矛盾还在不停的刺激着这种仇恨。况且,作为冲突焦点的克什米尔问题还在不停的强化着他们对于仇恨的记忆。

想缓和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两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有大智慧和大魄力。

(借用下题主的这张图,这张图基本已经涵盖了印巴分治时双方的几乎所有矛盾,应该说题主是个明白人,小编尽量在下面的篇幅中为大家将关于印巴矛盾的问题解释清楚)

印巴分治所引发的“血仇”;

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英国人实际上使用了一种制造和利用矛盾分而治之的手法,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办法的好处非常明显,利用民族和宗教矛盾相互牵制,让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内部的相互斗争,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英国人只需要投入很小的精力来平衡各方势力,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随着二战后的民族觉醒,英属印度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区,大概2/3为印度教徒,1/3为穆斯林,而当时该地区的两个主要政党就是印度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因为长期宗教和民族矛盾的积累,两个主要政党在独立后如何建立国家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当时国大党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全印穆斯林联盟则主张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当时的英国殖民者在这两个方案间摇摆不定,导致双方在独立前冲突不断。

当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最终方案——“印巴分治”后,两方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被彻底点燃,就像“圣雄”甘地所描述的那样,“整个国家都在烈火中燃烧”。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但在印度独立的前一天,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然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却是以分裂和仇恨为代价的。

在独立前,在印度的很多地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实际上时混居在一起的,当“印巴分治”方案公布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就在各自力量占优势的地区疯狂清洗异教徒,到处是屠杀、焚烧房屋和强奸,整个南亚次大陆陷入了一片血与火的灾难中,1948年,甘地本人也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

(印巴分治时,千万级别的被动人口大迁徙)

那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种族屠杀,在分治实施的几个月内,有60万人(甚至更多)被杀害,至少有80万妇女被掳走,有800万穆斯林从印度地区迁徙至巴基斯坦,至少有400万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相向逃亡的人潮又在路上又发生了大规模的仇杀,造成了上百万人的死亡。

(加尔各答大屠杀后,成群秃鹫啃食尸体的恐怖场面)

曾经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他本人就出生在新德里,在印巴分治的时候,他们全家从新德里逃往巴勒斯坦,家中十名成员,逃到巴勒斯坦时已经只剩下五人。

从民间到官方,印巴两国相互之间都有着极深敌意和不信任,那场分裂所带来的血海深仇让这两个国家至今彼此憎恶和猜忌。

印度的贫富差距同时也在加深着两个宗教之间的矛盾;

印巴分治至今,实际上还有非常多的穆斯林没有逃到巴勒斯坦,他们生活在印度这么多年,可生存环境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据统计,在印度生活的穆斯林占全印度人口的14%。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在印度的整个富裕阶层中,穆斯林仅占2%,而全印度穆斯林的人均收入还不足印度教徒的一半。

这导致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认为自己受到了印度当局的压迫和不公平对待,并经常同印度教徒发生冲突。而印度教中的激进分子经常发动袭击清真寺的活动,最后一部分穆斯林极端分子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选择用恐怖袭击的方式予以反击。这种袭击事件也成为了印度社会的一个顽疾。

凭心而论,相互袭击是印度国内的阶级和宗教矛盾激化的产物,而印度当局却不愿意从自身寻找原因,为了转移矛盾,他们经常将这类袭击事件的根源简单的指向巴基斯坦,指责这些都是是巴基斯坦当局支持的结果,这也导致了两个国家间的宗教和民族仇恨时常被提醒和强化,双方的猜忌和分歧越来越大。

最后咱们说说印巴分治为两国留下的另外一个大坑——克什米尔问题;

在印巴分治前,英属印度地区更像一个地理名词而非一个国家。原因就在于英国统治时期,除了英国人直接统治的各个行省外,这里存在着大大小小、林林种种的土邦国。这些土邦王公实际上就是一些接受英国人的保护和控制,但各自施政的封建领主。

那这类土邦有多少呢?

565个,所有土邦加起来面积达占地500万平方英里,占应属印度地区总面积的45.3%,人口达8600万,占当时区域总人口的1/3。

(粉色部分就是数量庞大的土邦所控制的区域,而我们的主角克什米尔就包含在这一区域内)

那么,问题来了,在印巴分治后这些土邦怎么办呢?本着“分而治之”为最高准则的英国殖民当局给出的答案就是“自己研究”。

在“印巴分治”方案提出后,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土邦都基本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了归属,但有三个土邦却迟迟未做出决定,他们分别是题主在图片中所指出的海德拉巴、朱纳加德以及克什米尔。

其中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情况非常相似,其王公为穆斯林,但境内的印度教人口占80%以上,而克什米尔恰恰相反,其境内的统治者为印度教徒,而穆斯林人口却占80%以上。

(海德拉巴王公,米尔-奥斯曼-阿里汗,当时的世界首富,其巨额财富被印度打土豪了)

1948年9月13日,印度军队向海德拉巴发起进攻,海德拉巴土邦军队很快被击溃,海德拉巴正式向印度投降,海得拉巴被正式纳入印度。

朱纳加德的命运也差不多,1947年,该土邦王公到了最后决定加入巴基斯坦,土邦居民发生暴乱,王公逃亡到了巴基斯坦,随后印度接管了该土邦政权,在1948年举行了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加入印度。

最后就是咱们今天熟知的克什米尔了。

1947年,该土邦王公在犹豫了很久后宣布加入印度并要求印方派军队进入。巴基斯坦认为,在朱纳加德土邦和海德拉巴土邦问题上,按照人口宗教信仰的比例的原则,这两个土邦都是印度教徒占总人口的大部分,所以巴基斯坦最后在这两个土邦的问题上都退让了,让这两个土邦顺利加入了印度。但克什米尔土邦的问题恰恰相反,如果按照人口比例的原则来看,该地区应该归属于巴基斯坦。所以,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主张按照朱纳加德邦的形式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

但按照该地区人口比例,全民公决的结果不言而喻,所以作为在当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印度显然不能接受这种方式。

印度与巴基斯坦针锋相对,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双方实现了停火。后来又在该地区爆发两次大规模战争,双方的军事对峙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印巴矛盾和仇恨的主要体现方式。

其实吧,印巴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那次史诗级的分裂,但并非不可弥合,国家和人都一样,不能因为仇恨就裹足不前。既然已经成为不可逆的现实,那就应该扔掉包袱大步向前,作为一个国家不能让自己的民众永远活在仇恨中,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是最重要的,而仇恨和猜忌的鸿沟也会随着时间被慢慢填平。

但印度当局却总喜欢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来转移国内矛盾,甚至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争取选票,同时克什米尔争端的又在时时刻刻的刺激和加深着仇恨记忆,使两国势成水火。

在这里不得不赞扬下巴基斯坦的板球明星总理伊姆兰-汗,在这轮印巴冲突中所变现的大度和勇气(巴基斯坦的问题并不比印度少,各种矛盾非常复杂,但这位强势的领导人的确做出了最大的善意)。如果印度也能出现这么一个执政者,印巴关系未必就不可逆转。但非常可惜,印度那位连牛羊的排泄物都要算成GDP的莫迪显然缺乏这种勇气和智慧。他还指望借题发挥,利用一波民粹主义情绪让自己实现连任。。

相逢一笑免恩仇,需要大肚量、大智慧、大胸襟、大勇气。。。。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搞得有点长,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sdsyysh.com/cfpaiweihao-917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