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蚕食的神殿废墟,亚瑟王是否真的存在?

CF排位号 85

被蚕食的神殿废墟,亚瑟王是否真的存在?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对于不列颠国王亚瑟的记载多存在于传说之中,很多人质疑他的存在,但事实上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他是一个真真正正存在过的人物。当然,拔出石中剑和斩杀血皇后的故事是虚构的。

被蚕食的神殿废墟,亚瑟王是否真的存在?

在西方的历史中,亚瑟带领他的圆桌骑士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年代,让周边邻国臣服其战靴之下。

在亚瑟几位之前,不列颠如同一块肥肉,无数邻居觊觎这块肥肉的香甜,因此不列颠的居民要忍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

当亚瑟继位之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他带着勇敢的圆桌骑士们奋力厮杀,将可恶的侵略者赶走,并且占据了他们的地盘。

自此后,亚瑟和他的圆桌武士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时至今日,在英国人的心头,亚瑟和圆桌骑士不仅仅是个名词,而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是英国人的骄傲。

也许您会认为圆桌武士是个庞大的集团,实质上他很小,人数最多的时候不过才150人,其中以兰斯洛特最为有名。若您玩过街机《圆桌骑士》,里面那位离着长发的角色就是他,亚瑟排行第二,第三个是手持利斧的珀西瓦尔,他是圣杯骑士团的创始人。

在历史上,圆桌骑士的解散跟兰斯洛特有直接关系,他跟亚瑟出现了分歧,而后带着忠于他的小弟离开,圆桌骑士团随之瓦解。

在关于亚瑟的许多故事当中,拔出“石中剑”是最著名的。这柄宝剑嵌在石头之中,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拔出。这个套路被《雷神1》借鉴了去,换成只有真正的神才能拿起雷神之锤。

当时的亚瑟只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平民,他的主人凯西去参赛时忘记了携带佩剑,因此要亚瑟回家去取。结果他误打误撞到了教堂墓地,见到了石中剑,情急之下一下将其拔出,而后拿给凯西。

凯西见到宝剑,当时吓傻了,任何人都不相信亚瑟能拔出宝剑,于是回到墓地,将宝剑二次插回去,结果出了亚瑟之外,没有任何人能拔得出来。或许这是神的指引,就这样亚瑟成了国王。

当然这是个传说,亚瑟实质是国王之子,他的全名叫做亚瑟·潘德拉贡,他的死敌是日耳曼人。他的爱人是自己的姐姐,两人生下了私生子莫德雷德,最终莫德雷德被判了他,选择跟兰斯洛特战在一条战线,最后父子决裂,亚瑟用长矛刺穿莫德雷德的盾牌后刺穿儿子的身体。而莫德雷德在将死之际,用宝剑猛刺亚瑟头部,让亚瑟受了重伤。唉,看来近亲结合生出的孩子脑子真的有问题,竟然要杀自己的老爸,好一个逆子。

弥留之际,他让骑士们将他的王者之剑丢入湖中,然后就闭眼长眠。在电影《地狱男爵之血皇后崛起》中,亚瑟的桥段被利用其中,宝剑再次出现,将血皇后非咔嚓成了好几段。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

近代以来,犹太人的建国运动又被称为“犹太复国主义”,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建立,更是被犹太民族定义成了“复国”。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就在迦南,即当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过统一的以色列国,定都大卫城(今耶路撒冷)。

(古以色列国与现代以色列版图高度相似)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根据《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记载,先知亚伯拉罕率希伯来人来到迦南地区,他的孙子雅各与天使摔跤取胜。因为表现过于优异,被耶和华神“特意关注”,还给赐名——以色列。表面上的意思是“与神角力者”;更进一步,还带有”神选之子”的意味,暗含耶和华神对亚伯拉罕后裔的认同与祝福,他们的族群定居的土地则属于“神选之地”。

当然,这都是神话和经文的记载,大家当传说听听就好了。不过,雅各到是个真是存在的人物,他的12个儿子最终还演化成以色列12个部族。这12个部落统一后,就是前面提及的古以色列王国了。古以色列国在所罗门王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至今,很多犹太男性的名字都喜欢叫所罗门,就是表达对偶像的崇敬之情。

(神断两个妇女争抢一个婴儿,哪个才是真正孩子母亲的典故,就发生在所罗门国王身上。看来这国王也够忙的,除了强军、强国搞经济建设、外交活动,还得经常神断“家务事”)

再往后,就走下坡路了。到了约公元前935年,以色列分裂,北部的叫色列王国,南部的称为犹大王国(注意,不是犹太)。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先被亚述所灭。而此时,同族同宗的犹大王国不但没有出手帮助同胞抗敌,还在背后捅刀子,拒绝接纳以色列王国的难民进入。这导致,古以色列国的居民大多被掠往亚述,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被同化,自此,这部分犹太人湮灭在了历史之中。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 公元前586年,大约等同于咱们中国的先秦春秋时期,新巴比伦攻占了耶路撒冷。至此,犹大王国覆灭。大批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为奴,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犹大国被灭后约半个世纪,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波斯攻占了巴比伦。波斯统治者对犹太人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大约5万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定居,后又不断的繁衍生息,逐渐重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口。

这一时期,还出了个著名人物,波斯王后——以斯帖。

以斯帖被人贩子掳进波斯王宫,隐瞒了犹太人的身份,成了波斯王的王后,生活和谐美满。

在波斯权臣密谋诡计要迫害屠杀帝国境内犹太人之时,以斯帖王后大胆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边摆事实,讲道理,一边谈感情,硬是在庙堂之上,公开挫败的对方的“大阴谋”。

那国王得知了自己妻子的犹太人出身,也并没怪罪,反而任命了以斯帖的大舅犹太人末底改为宰相,参与国家治理。

看来,这国王两口子是妥妥的真爱。

以斯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于《圣经·以斯帖记》,犹太教的普珥节也是纪念的这个。这段佳话曾多次被拍成影视剧,比如美国电影《与王一夜》。

整个古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基本能得到较为平等的公民待遇。买房置地,当官做生意都不受限制,算是过上了难得的几百年安稳岁月。

对了,这个波斯帝国的后代,就是现在的每日都会上新闻的伊朗。

虽然这片热土上的居民早就放弃了拜火教,成了穆斯林,但始终非常看重自己的波斯人身份,坚持说着波斯语。

还有,伊朗天天“喊打”的对象——以色列,则是以斯帖王后的族群。

只是,这让两千年前,《圣经》中恩爱情深的波斯国王两口子情何以堪......

再往后,波斯帝国不断“缩水”,自身都难保,愈发难以罩着犹太人了。公元2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又被并入了罗马帝国版图,信奉基督教的罗马人把犹太人视为瘟疫一样的“异教徒”,统治异常残暴。最终,犹太人大起义失败后,罗马统治者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逐出了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历史开始了大流散时期。多数犹太人流亡到了欧洲。又被欧洲各国变本加厉的打压迫害了一千多年。

到了近代,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此时的英国正在不断蚕食被誉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急需个帮手来平衡和管理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一战中,为了加快肢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17年,英国人在11月2日宣布了《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

于是,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大批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奔赴巴勒斯坦,要回归这片“流淌着牛奶和蜜”的故土。只是,此时,自然环境不比千年前,牛奶和蜜自己流不出来,需要艰辛的劳作。

到了上世纪30年代,通过两代人的经营,犹太人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大片定居点,发展了现代工农业,以及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甚至还拥有一些自治武装。

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者们也曾考虑过其他地区的建国方案,个个都比巴勒斯坦面积达。比如,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非洲乌干达或者马达加斯加、埃及的西奈半岛,甚至还考察过中国东北、塞浦路斯等。但是,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都仅停留于纸上谈兵阶段。

最终,在美国的鼎力支持和苏联的积极运作下,犹太人决定回归故土。毕竟,2000多年过去了,古以色列国祖先们留下的哭墙和圣殿遗址都还在,想着就觉得特别神圣。毕竟,那些备选地区原面积再大,也无法和故土与精神家园媲美。

而这个“精神家园”,很大一部分,就是所罗门时代的古以色列王国。

1948年5月14日,在两千年前的以色列王国故土上,现代以色列国宣布建立。

之所以叫“以色列”,其实还有一定的现实原因考虑。二战后的那几年,犹太人在国际社会上仍然不太受待见,甚至到了六七十年代,拉美的一些国家,诸如阿根廷、智利等国还不时兴起一番排犹浪潮。所以,直接叫“犹太国”也不怎么合适,容易引起对方有意无意的反感和抵触。

显然,主体民族跟国名也没有特别直接联系,日本也没有叫“和国”,咱们中国也没叫“汉国”。

因此,相对于“犹太”这个民族的名字,“以色列”更能代表其民族心中的情愫,意义更重大,更适合再次被用作国名。

曾经的盛世帝国古希腊为何会走向灭亡?

首先,题主说古希腊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我个人不是很同意这种说法。古希腊世界从来没有以一个统一的帝国强权的形式出现过,而是由一些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文化习俗类似的人类聚居点组成,通常称他们为希腊城邦。古希腊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00年曾经很强盛,但这种强盛并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文化的繁盛,这段时间涌现出大批启蒙了西方思想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风大家为希腊哲学增添色彩,另一方面,伴随着自由奔放的民风民俗,大部分希腊城邦的社会管理制度显得十分的亲民个民主,这种古老质朴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是西方现代民主的来源之一。要说军事力量或者生产力的强大,他东边的小亚细亚地区比希腊强的多,特别是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权的国家,发动过侵略希腊的著名战争,而且占尽优势,希腊人只是凭着团结的意志和运气,才免于被征服。对波斯帝国的战争胜利,使希腊文明达到极盛,但也是这种如日中天的强大,给日后的衰落埋下祸根。希波战争中的领袖城邦主要有两个,一个雅典,一个斯巴达,这两个城邦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性格完全不同。希腊自由奔放,实行民主制度,显得更先进,斯巴达则野蛮尚武,还处于军政府统治的部落社会,比较落后,战胜波斯后,这两个再战争中出力最多的城邦开始争夺希腊世界的领导权,于是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所有的希腊城邦被分为了两派,卷了进来。这场内战几乎毁灭了古希腊所有的文明成果,从此以后希腊世界便一蹶不振,陷入衰落。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5199823518338859"} --}

最致命的七寸在哪里?

印度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家。明明一盘散沙,却还能保持统一;GDP全球第五,人均GDP第139,面对新冠疫情,尝试研究牛尿来抗疫等等,这些难以理解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印度,引得很多人对印度非常感兴趣。

不过随着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印度其实相当危险,稍有不慎,或许会国破家亡。因为,它存在一个极为明显的七寸!

印度的七寸非常明显——宗教。

印度号称宗教博物馆,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几乎全民信教,因此,印度的生存发展与诸多宗教息息相关。

在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近80%的人信奉印度教,近12%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剩下的人被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瓜分。如果不信教,在印度会被人投以异样的眼光,所以,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几乎所有人都信教。

走进印度,你会发现神庙几乎无处不在,神池更是数不胜数,白天经常看到有人在神庙祈祷,或者一群人聚在一起,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讲述各种神话故事,上到贵族官员,下到贫民百姓,无不如此。可以说,每个印度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宗教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印度宗教的影响及危害

正是由于印度宗教派系多,又是全民信教,所以,诸多宗教文化的碰撞对于印度的发展影响非常巨大。

宗教严重影响着政治。

现代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政教分离,印度也不例外,但在我看来,在宗教气氛如此浓郁,宗教传统如此深厚的印度说政教分离,基本是个天大的笑话。

我们来看下印度议会在去年12月份提出的一项法案《公民身份法》,其主要内容,就是给难民们发身份证,但有一个前提条件:要信仰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或天主教,印度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被排除在外。

这像一个国家颁发的法案吗?宗教文化影响太大了,这个法案一经提出,印度多地就开始爆发抗议,印度政府更是派军队出来镇压。

这就是印度所谓的民主制度,是一点都看不到民主。印度高层肯定存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官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法案都能通过,是对印度民主制度莫大的讽刺。

就于政治而言,其实印度是一个本不该民主的国家,因为早年被英国殖民,发1947年独立后就照搬了英国的各项制度,但它忽略了自身民族、宗教的影响,国家做不到民主,相应的法律法规照顾不周,国家自然难管理。

宗教影响着印度经济。

在印度,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他们相信有来世,今生没有完成的事,留待来世再做,因此,很多印度人的工作效率不高,另外,因为全部人都信教,履行宗教职责在他们眼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工作与宗教之间,必须有一方要妥协,很明显,宗教胜出。还有,每个宗教都有祭祀活动,一个教徒从出生到逝世,经历非常多次的祭祀,祭祀总要经济支出,长久下来,实际上已经对印度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

而正是因为宗教文化的干涉,印度错过很多次改善经济的机会。

宗教影响着民族凝聚力。

以印度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印度教为例,其实行的种姓制度对民族的团结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虽然种姓在印度的法律上不存在,只扎根于人们的观念里,但由于宗教的文化“熏陶”,依然影响着非常多的印度教徒。

印度教把人分成四个种姓:婆罗门,也就是僧侣,是地位最高的第一种姓,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为第二种姓,一般是王公贵族,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第三种姓为吠舍,一般指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商人;地位最低的第四种姓是首陀罗,一般是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的平民阶级。

另外还有“贱民”,也就是所谓的即“不可接触者”,他们身处最下层社会,受尽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苦力。

种姓的存在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尤其是低级种姓的人对种姓强烈不满,不同形式的斗争此起彼伏,对印度的安定存在很大的威胁。

不同的宗教冲突对印度影响最大。

印度的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两教一直以来就是敌对关系,印度教是本土宗教,宣扬轮回转世和解脱,伊斯兰教是入侵宗教,宣扬【末日审判】,两教在道德标准、法律、信仰、习俗等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对印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之前的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国,两教之间的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虽然印度的七寸如此明显,但起码现在看来,还是很安全的,而且由于近些年的埋头发展,印度正在逐步把这个七寸掩盖起来。

国力的提升、国民国家意识不断增强、国内统治阶级利益得以保证,还有国际上良好的外交关系等,很多利益既得方都不允许印度的七寸随便被人拿捏。

为什么以色列亡国2000多年还能复国?

为什么以色列亡国2000多年还能复国?

说复国其实不符合事实,因为现代犹太人除了信奉犹太教以外,与古代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相反的,巴勒斯坦人才是古代犹太人的血脉后裔,才是古代犹太人在血统上的继承者。

现代犹太人从血统上来说,只有极少数人拥有古代犹太人的基因,如果不是完全没有的话。大多数是可萨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古罗马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归依犹太教的人的后裔。

其中可萨人是现代犹太人的最大血脉来源,80%的现代犹太人都拥有可萨人的血统。大约成立于公元七世纪的可萨汗国是一个突厥化国家,可萨人是一个融合民族,其族源十分复杂。可萨人以哈扎尔人为主体融合而成,而突厥化的哈扎尔人又是古哈扎尔人被部分突厥人部落征服形成。他们又与高加索山民、阿兰人、匈人等族群混血融合形成可萨人,这是一个有着复杂基因库的群体。

公元八世纪,可萨汗国出于平衡阿拉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影响的目的,选择以犹太教作为国教,可萨汗国成为第一个非犹太人的犹太教国家。公元10世纪末,可萨汗国在基辅罗斯、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轮番围攻下覆灭,可萨人流散东欧和中欧地区,成为欧洲犹太人的主要族源。因此今天的犹太人主要是可萨人后裔,现代的以色列国也可以称之为可萨斯坦。

由于当代的犹太人与古代犹太人关系不大,因此现代的以色列建国不能称之为复国,更准确地说是殖民建国。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国家的犹太人能够在巴勒斯坦殖民成功并且最终建立起国家,这与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形势和西方国家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在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美德实力超越了老牌的英法等国。这些新兴帝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国际地位和殖民地,与老牌帝国产生了激烈冲突。其中以英德矛盾最为突出,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期间,英国为了获得富有的犹太人支持以筹措战争经费,向急于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的犹太人团体许诺,将在战后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提供一个犹太之家。

一战后控制了巴勒斯坦的英国准许犹太人向当地移民,犹太人开始陆续不断地进入巴勒斯坦。二战期间,由于纳粹德国实行反犹政策,肆意迫害屠杀犹太人。大量欧洲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而逃亡巴勒斯坦,再加上二战末期英美等西方国家将从集中营救出的犹太人遣送到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量猛增。

等到二战结束,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量已经达到近百万,并建立起多个武装组织。为了逼迫英国兑现其支持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的承诺,各犹太武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袭击阿拉伯人和英国军警的恐怖活动,英国巴勒斯坦殖民当局一时焦头烂额。英国为了摆脱包袱,因此将阿犹冲突提交联合国裁决。当时正愁没有介入中东抓手的美苏两国,按照犹太人分治的要求,在联合国作出了将巴勒斯坦分成以阿两个国家的决议,延续至今的以阿冲突由此开启。

纵观以色列建国的过程,从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到最后以色列国家的建立,背后都有西方大国的影子。犹太人聪明的利用了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通过金钱交易政治背书的方式,最终达成了建立一个犹太人(现代)国家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sdsyysh.com/cfpaiweihao-5920.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