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追击歼灭战,世界史上经典的灭国级战役有哪些?

CF排位号 72

dnf追击歼灭战,世界史上经典的灭国级战役有哪些?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经典的灭国级战役,我想说一下1805年的乌尔姆——“三皇会战”,整个战役基本灭亡了奥地利帝国。

dnf追击歼灭战,世界史上经典的灭国级战役有哪些?

首先,我们看一下战前的形势:

拿破仑称帝以后,与其盟国西班牙对抗英国,而英国则拉拢了奥地利、俄罗斯、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了反法联盟。

当拿破仑率领大军在英吉利海峡附近打算进攻荷兰的时候,传来了反法联盟成立的消息,奥地利和俄罗斯首先发兵进攻法国。

几路大军同时进攻,局势对拿破仑非常不利。

而奥地利军,则包围了拿破仑的盟友,巴伐利亚。拿破仑得到消息以后火速进军到了巴伐利亚。

当时,由于法军采用了军团制,将若干步兵、骑兵、炮兵、后勤以及工程兵组成一个军团,每一个军团都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都能完成独立的作战任务,因此当时拿破仑的军队的行军速度比其他国家的部队要快很多。

拿破仑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围攻巴伐利亚的奥地利军队,奥地利军被拿破仑打的溃不成军,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能过来救他们,但是此时的库图佐夫离他们有160英里远,根本来不及赶过来。

拿破仑从10月17日向奥地利军发动进攻,到10月19日,奥地利军在乌尔姆向拿破仑投降,6万名奥地利军人成了拿破仑的俘虏。

此时库图佐夫得到了奥地利军投降的消息,他立马下令部队撤退,此时的拿破仑则正率领大军追赶俄军,企图赶上俄军并消灭俄军。

库图佐夫边打边撤,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抵抗了一阵子后,放弃了维也纳,往北部撤去。他与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以及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在奥尔目次会合。会合后,年轻气盛的俄国皇帝亚历山大决定与拿破仑决战,这正是拿破仑求之不得的,拿破仑将战场选在了奥斯特里茨,于是史上著名的三皇会战就在这里打响了。

1805年12月2日上午奥斯特里茨战役打响。

交战双方规模差不多,法军为74500人,俄奥联军为72890人

俄奥联军占据了普拉岑高地,他们的计划是从高地发动进攻,直接包围拿破仑大军,并将其歼灭。

而拿破仑的达武第3军团正在赶来的路上,拿破仑的计划就是先引诱普拉岑高地的俄奥联军进攻,然后发动攻击占领普拉岑高地,从而分割俄奥联军,将其各个击破。这就需要有准确的战场判断能力,能够在对方发动进攻的时候及时看准时机进攻高地,同时,达武军团要能够及时赶到战场。

战斗始于早上七点,普拉岑高地的俄奥联军首先发动进攻

而此时的达武军团也及时赶到了战场,增援了拿破仑的南侧的部队。

南部的法军成功吸引了俄奥联军的主力,到了中午,迷雾散去,战场的情况变得明朗起来,拿破仑迅速出动主力部队进攻普拉岑高地。

经过激烈的交战,拿破仑军攻下了普拉岑高地

俄奥联军此时被一分为二,在解决了北部的俄奥联军以后,拿破仑调集部队迅速包围了南部的俄奥联军,从而击溃了南部的俄奥联军。

三皇会战,以法国胜利,俄奥联军失败而告终。

战争结果是法军死亡1290人,受伤6900人,被俘570人。俄奥联军死亡6600人,受伤11200人,被俘11170人。

此战过后,俄军撤走,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被迫接受耻辱性的条约,向法国投降。

可以说,乌尔姆-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大军基本占领了奥地利全境,可以说是一个灭国级别的系列战役。

以上资料来源于我翻译的纪录片拿破仑战争系列,感兴趣的可以在西瓜视频上加我,老威观史,获取更多内容。

为什么说解放战争?

西野最苦的原因是:敌情、我情、民情都不太有利。

一、敌方情况

当时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敌人下决心要消灭我们,就派了25万大军来进攻延安,主帅还是蒋的得意门生——胡宗南。

以往的战争好打,原因是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例如在红军时代,川、湘、黔几路军阀围剿我们,结果因为内部不和被我们各个击破。

而这一次胡宗南进攻延安,基本上带的都是自己的亲信:钟松、李铁军、刘勘等,所以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难度就比较大。

此外,攻打延安不仅是军事行动,更具备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蒋介石将1947年国军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战区,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延安。

所以从敌情角度来说:打延安的国军都是精锐(表面上)、比较团结(表面上)、武器装备先进,且在人数上有绝对的优势——25万大军。

此外,打仗打的就是经济,敌人进攻延安是在1947年3月,当时国统区的经济还没有崩溃到“十万元买四粒大米”的程度,加上有美国人从旁协助,还是可以支撑下去的。

而从我们这边来说,战争在解放区打了大半年,经济上开始出现困难了,所以1947年对我们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西北部队又处在贫困地区,所以更加困难。

二、我方情况

1947年上半年我军各个战场都遇到困难,其中以西北战场压力最大,原因如下:

首先,西北地贫人穷,无法养活大量的军队和机关工作人员,所以在前几年抗战的时候,西北(主要是陕北)的干部都下到各战区去充实基层部队、减轻西北地区经济负担了,所以一旦打起仗来,西北地区我军的人数就只有2.5万,和胡宗南正好是1:10的劣势;

其次,在八年抗战中,驻守延安的120师和留守兵团部队,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开荒种地,二是保卫延安,三是与国军顽固派“打嘴仗”,也就是进行反摩擦斗争。这三件事使得留守延安的部队基本没有扩充实力,跟一分为三、纵横太行的115、129两个师几十万大军相比,120师显得有点沉寂,部队战斗力稍弱;

第三,西北地广人稀,我军要征兵筹粮非常困难,在陕北地区,彭老总带领2.5万人,每日定量分配极少的粮食,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粮食,只能吃黑豆充饥。

就这样的条件,也已经是陕北的动员极限了,彭老总在前方打仗,后方筹粮的贺老总每天着急上火也只能筹集这么点粮食,至于衣物和药品更是没有,包括彭老总在内的很多高级干部,因为长期出汗无法换洗,衣服都被太阳晒出了盐…

资料上说,在较为富裕的晋察冀地区,农民和士兵的比例是7:3,也就是一个地区只能有30%的人当兵,再多的话农民就供应不起了。

在陕北地区,这个数字恐怕还要下降。

所以西北地区缺人、缺粮、缺物资、缺水,什么都缺。我军在这里只能打小规模的战斗。

一次歼灭几万敌军?不存在的!

三、民众情况

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了陕、甘、宁、青、新五个省份,人口较为分散,我党我军在这一地区根基不深,除了陕北,其他几省的革命力量都较为薄弱。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群众基础不太好。

毛主席多次强调: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

我军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但奈何西北地区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且社会情况不同于南方,所以我军想在西北苦寒之地站稳脚跟,可以说非常困难。

1937年红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办法与西北民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最终只能在敌人的追击中消耗力量,最终失败。

此外,西北地区距离蒋介石统治核心地区很远,蒋政府无法对此地区形成有效管理,这就造成了西北军阀混战,割据势力众多,老百姓因此长期受到军阀的压迫和欺骗。

西北地区的军阀文化低、性格凶残粗暴,地盘意识非常强,打起仗来喜欢挥舞着马刀狂叫着冲锋,看起来非常吓人。

而西北野战军装备差,主要是轻步兵,到1948年大进军后才补充了一批重炮。

正因为有了这些重炮,西野才能克制西北军阀的骑兵、打下城防坚固的兰州。

总之,西北野战军条件艰苦,是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能力多方面受限造成的。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彭老总硬是用1:10的劣势力量,打垮了号称“天子门生”的胡宗南精锐!

不愧是我军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

英勇过人的徐质是如何死于姜维之手的?

徐质,司马昭手下一勇夫,善使一把开山大斧,英勇过人。董亭一战,徐质数回合败廖化,再败张翼,逼迫蜀军后退三十余里。

如此勇将,最后却中了姜维的“诱敌之计”,被乱刀砍死,实在是可惜了。

董亭一战,徐质出尽了风头

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官,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攻略雍凉。姜维用重金请羌王迷当援助,得羌将俄何烧戈并五万羌兵。北伐大军共二十五万,进兵出石营,经董亭直取曹魏“粮仓”——南安。

南安一失,则陇西全入蜀汉囊中,雍凉难保、长安不宁,面对这样的形势,镇守雍凉的左将军郭淮急忙向朝廷救援。当时掌曹魏大权的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他派出了弟弟司马昭,并辅国将军徐质,率大军前去救援南安。

姜维的目的是取南安,蚕食雍凉,董亭是大军必经之路。可就在大军已到董亭,南安近在眼前之时,半路杀出个徐质,把姜维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徐质不愧是司马师看重的人物,数回合之内击败左先锋廖化,又数回合击败右先锋张翼,掩兵冲杀,蜀军大败,后退三十余里下寨。

铁笼山大战,徐质中计身亡

北伐战事不利,姜维和夏侯霸连夜开会讨论,最后决定使用姜维的诱敌之计,让司马昭派徐质来劫粮,以伏兵杀之。司马昭果然中计,派徐质率五千人去铁笼山断蜀军粮道。

徐质趁夜进军,前期还是很顺利的,“只有蜀兵二百余人,解一百多架木牛流马,满载粮食而行”。徐质击溃运粮兵,分一半军队运解粮草回营,率另一半军队追击残兵,想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可惜这一切都在姜维的计划之中,徐质在路上遇到廖化、张翼两支大军,只有两千五百人的徐质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只能只身逃出了。

徐质单人匹马逃到一个土坡上,结果正面迎来姜维大军,反应不及被一枪刺到马下,最后被乱刀砍死。而原先派到运粮的两千五百兵,也被夏侯霸擒降了。

铁笼山大战,姜维出动了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先锋廖化、张翼,参谋夏侯霸等,连身负主帅重任的自己,也不得不安排上战场。可见姜维对徐质的忌惮,而且徐质虽死,但姜维经过董亭、铁笼山两场大战之后,也无力东进取南安,只好退兵回成都。而司马昭也损失了大将徐质与五千精兵,怏怏地回去洛阳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为什么有人说守江必守淮?

一直以来,我们总说长江是天险。对于历史上那些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来讲,更是其苟安于世的最大倚仗。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将枭雄,被这条水道所阻,遗憾终生,比如曹操!

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长江为何能成为天险?毕竟长江只是一条河,渡江并不难,有条船就可以。如果是在江水流速比较平缓的下游,弄块小舢板都能过去。如果游泳厉害的话,直接游过去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是有人守卫,那也没关系,毕竟长江那么长,对岸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人把守。只要找个没人的地方,那也就过去了。

如此看来,长江似乎也不是不可逾越,如何能令千军万马止步,无数英雄折腰?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行军打仗和旅游踏青可不一样。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北方政权如果要南征,必定需要调集大规模的部队。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甚至数十万。比如当年曹操南征东吴,虽然只是号称有八十三万大军,但实际兵马应该不会少于二十万。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渡江,无疑是需要大量的舟船。如果船少了,那还不得渡到猴年马月去?这个账很好算的,比如你手下有十万大军,然后手里却只有五条渔船。算一条船满载是二十个人,五条船就是一百。

然后算船只往返对岸需要一个小时,一天就算是昼夜不停,顶多就运两千多人。等到你这十万大军全部过河,黄花菜都凉了。即便是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这么多时间过去,也早就被发现了。

所以,想要渡江作战,你手中的船必须要多,然后一鼓作气冲过去。这又涉及到一个渡口的问题,比较那么多船,总得要地方来安置,这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偷渡”的可能性,毕竟对岸也不傻,但凡是适合大规模的渡江的渡口,肯定都会加倍留意。一般都筑其城寨,长期把守。

其次,用于渡江的船只,最好还得是大船。毕竟军队打仗不能只带人去吧,武器装备、粮草物资、马匹器械,这些东西都需要运过去,仅仅是舢板渔船肯定是不够的。此外,造大船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渡江部队的安全。

还是那句话,对岸又不傻,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过河,然后在自家地盘上摆开阵势,硬碰硬的打一场。宋襄公之后,这种事就再也没人玩儿了。

所以,在北方大军渡江的时候,南岸必定会有所行动。一般来讲,南方政权都会有一支较为强大的水师部队,毕竟陆战比如北方,只能在水上找点场子。如果北方军队这边都是一些舢板渔船,拿什么去抵挡对岸的水师?人家直接撞都给你撞沉了。

总结以上几点,其实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的长江天险,并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水道,而是南方政权整个江防体系中的一部分。南方政权会利用城寨把守渡口,利用水师封锁江面,形成一个坚固且严密的防御体系。

对于北方大军而言,渡过长江很容易,但是想要渡过有着江防体系的长江,那就很困难了。别的不说,你至少得需要准备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否则一切免谈。毕竟长江那么宽,又那么深,来再多人它也能装得下。

不过,组建一支水师并不容易。水师不像陆军,随便找块地方,建起营房,平好操场就可以开始招买马了。组建水师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河流或者湖泊,而且小了还不行,毕竟那么多船呢。此外,还得需要交通方便,临近大城,周边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毕竟你得要造船啊,而且是造大船,规模还不小,其需要大量的原料、工匠以及工具。

最后还有一点,不能在长江上搞。原因很简单,对岸又不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在那里爆兵。估计你这边船还没造好,人家派水师过来打你了。所以,一般北方政权训练水师,都会选择长江的支流,或者是与长江有着水道连接的其他湖泊与河流进行。而且这些地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守备能力,能够扼守水道,防止对岸偷袭。

这样一来,在长江北岸,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并不多。

一般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长江中游地区的襄阳。因为这个地方正好卡在了汉水流入长江的关键节点之上。有着襄阳的守卫,北方政权可以比较安心的在汉水造船练兵。等到准备工作完成,大军可以由汉水入长江,然后向南岸进攻,直逼长江中游的核心区域武昌。只要拿下了武昌,北方大军便可以顺流之下,直逼九江、安庆、芜湖,而后南京。当初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就是沿着这个路子来的。

当然了,如果南方政权拿下了襄阳,不仅可以保长江中游防线不失,还可以进一步威胁中原。因为襄阳其地处南阳盆地南部,从襄阳到南阳一马平川,且可逆淯水而上。南阳是中原门户,一旦失守,北伐大军即可直逼洛阳。当然了,如果拿下江陵那就更稳了,届时汉水南北无忧,如铁桶一般。

由此可见,襄阳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关键。这也难怪其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了,历史上围绕这个地方,打出了不少名场面。比如三国时期的关羽襄樊之战,南宋时期蒙古灭南宋的襄阳之战等等。

跟随这个逻辑,其实在长江下游也能够找到两个类似的地方,一个叫合肥,一个则是叫广陵,也就是现在的扬州。

其中合肥扼守濡须水,也就是现在的裕溪河。这也是一条长江支流,上起巢湖,下至长江,甚至于还能通过施水和肥水,联通淮河水域。显然也是一条北方政权入江的黄金水道。只要北方政权能够把合肥这个地方守住,那么获得了长江的入江口,中原庞大体量的兵力财力就将源源不断的登陆江东。同样,江东如果拿住了合肥,便可以顺水而上,跑到淮河开船了,届时中原各地,也就任其遨游了。

当年孙权为何死盯着合肥不放,多次北伐,原因就在这里?合肥乃是曹魏南下江东最为可靠的桥头堡,曹魏只需要在这里布防,就能将整个江东地区憋在长江内。

孙权很清楚,自己如果想要取得对抗曹魏的主动权,合肥必须得拿下。只不过,孙权这打仗的水平实在太差了,每次无功而返不说,还经常被张辽一顿狂揍,留下了孙十万的“赫赫威名”。

除了合肥以外,扬州也算是一个渡江的选择,因为其扼守着邗沟。这是一条人工运河,连接长江和淮河。有了这条水道,北方政权就可以在淮河流域组建水师,然后顺着邗沟向南,直击江东。不过邗沟有个问题,就是会有枯水期,使用限制比较大。当初曹丕南征,有条路就是走的邗沟,结果就因为枯水而草草收场!

总的来说,在长江下游,扬州与合肥,都算是比较重要的地方,是长江防线的关键节点。如果南方政权不能掌控这两个地方,不仅自己北进无望,还会失去主动权,被动挨打。

仅凭一个长江水道,是很难挡住北岸的南征大军的,毕竟国力上的差距摆在那里。最为重要的是,人家北军在江北有了立足点,掌握了渡江的主动权。届时千里江防,处处都可能成为对方的突破口。

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我朝之渡江,大体如此。

所以南方政权一般都会尽力将两个地方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为了保障这些地方的安全,他们会尽量往北延伸边界线,最好是延伸到淮河一线。这样一来,不仅淮河水道能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整个江淮地区也能为江南提供缓冲。

江淮地区水网密布,地形复杂,是个打拉锯战的好地方。有着这块地方的层层阻拦,南边要好受得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绝对不能死守长江,而要立足长江经略中原,主动出击,才有活路。防守不能死守,与敌共长江那么天险不再是天险,我守敌亦守,我能渡敌亦能渡,坐守等死灭亡无日了。

所谓“守江必守淮”,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问题。

当然,这里更多的是针对偏安于江东的政权,比如东吴、东晋、南陈等等。如果其控制区域扩大,延伸至长江中游,那就需要守荆州了。至于再往上,来到巴蜀地区,那就简单多了,守汉中就行。比较蜀道之险要,尤胜于长江。这其实就是诸葛亮的战略了,他的《隆中对》写得很清楚。

反过来讲,这些地方如果丢了,那肯定就会失去很多的战略主动权。比如丢了巴蜀,人家便可以在上游造船练兵,然后顺江而下。当年西晋灭吴,就采用了这个办法。如果丢了荆州,那武昌也就等于拱手让人了,长江中游不保。

最后剩下一个江东,坚持不了多久的!

高科技骑士戒指任务流程是什么?

《高科技骑士》戒指任务流程:

1、在任务栏里面接取【梅尔文的高科技】任务,也可以到天界的梅尔文处进行领取;

2、要完成任务需要100个Mk-13-11材料和30个虚空魔石,虚空魔石就不多说了,可以直接拍卖行。Mk-13-11这种材料需要通过夜间袭击战、补给线阻断战和追击歼灭战进行获取。

快速获取任务材料的技巧:

1、任务助手。在商城购买魔王契约里面的任务助手,魔王契约里面的道具都是可以单独进行购买的。

2、财宝猎人的药水。可以通过挑战任务获取的升级祝福礼袋里面开出,不过这是几率物品。

3、地图推荐。补给线阻断战的3个绿名怪可以掉落任务材料,在开始任务前是有17个材料的,打完这个3个绿名怪,就有了22个材料。在购买了任务助手的情况下,才可以掉落5个材料,而没有任务助手一般只有3个材料。

4、绿名怪也会掉落材料,这里一般会掉落2个。

5、领主怪物还会掉落2个材料,算一下刷完这次副本收益共计是5+2+2=9个材料。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sdsyysh.com/cfpaiweihao-5559.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