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武圣,水浒中的十大顶尖高手?

CF排位号 232
广告一

极武圣,水浒中的十大顶尖高手?

《水浒传》中主要写的是梁山108将,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物,但是要说水浒全书中的高手,还有其他势力的一些高手,像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势力能够称霸一方,也是有着不少的高手。以前看书只注意梁山好汉了,最近重新看,发现其他势力也是有着很多高手的。

1.李助

极武圣,水浒中的十大顶尖高手?

第一我选择的是“金剑先生”李助。李助是王庆手下封李助为军师都丞相,早年是一名普通的江湖算命先生,后来遇到异人,传授给他剑术,剑术出奇,被人称为“金剑先生”。金剑先生剑法无双,当世无出其右者,宋江征战王庆时,李助与卢俊义大战,“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当不住。” 虽然李助当初是算命的,但是并没有说他会法术。另外,剑舞将来,速度如掣电,这说明他确实是剑术惊人,也是唯一一个让卢俊义抵挡不住的人。卢俊义正抵挡不住,公孙胜赶过来作法让李助的剑掉下来了,被卢俊义生擒。就凭着这手惊人速度的剑术,让卢俊义抵挡不住,所以把他排在了第一。

2.卢俊义

卢俊义就是我们熟悉的梁山好汉了,梁山排名第二,号称“玉麒麟”。卢俊义武功高强,“马步军中推第一,丈二钢枪无敌手”。卢俊义战绩就比较多一些了,攻打曾头市活捉了逃走的史文恭;两破童贯时活捉童贯手下大将酆美;征辽时力敌四番将,斗了一个 时辰,杀死一个吓跑三个;征田虎大战孙安后用伏兵活捉;征王庆活捉大将卞祥,联合孙安杀死杜壆,一枪刺死方翰;征方腊杀死四大元帅之一的厉天闰,率兵赶逐司行方使其坠水而死,一刀斩杀方垕,活捉贺从龙。卢俊义对战的都是有名的高手,尤其是力敌四员辽将斗了约一个小时,更是巅峰,也是书中唯一的一例,卢俊义无愧是棍棒天下无双。

3.杜壆(xué)

杜壆是王庆手下第一大将,使一把丈八蛇矛。宋江征王庆时,杜壆是西阵主帅,统领全军。杜壆的巅峰一战就是与卢俊义之战,杜壆一条蛇矛神出鬼没,二人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孙安见卢俊义不能取胜,挥剑拍马助战。孙安也是顶级战将,虽然杜壆这边也有人帮忙,但是五合就被孙安砍死,杜壆措不及防,被孙安砍断右臂,翻身落马,最后被卢俊义一枪刺死。能让卢俊义和孙安两员顶级高手一起围攻,这也是一种实力。

4.史文恭

史文恭是曾头市的曾家府教师,教授曾家五虎武艺在民间故事史文恭和卢俊义是师兄弟。段景住盗了一匹照夜玉狮子马,想上梁山献给宋江,在路过曾头市时,被曾家五虎夺去,马匹成了史文恭的坐骑。消息传到梁山,晁盖大怒,此时晁盖在梁山权利已被宋江架空,你想想段景住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要把马送给宋江,此时晁盖可是老大。晁盖为了增加声望,率人攻打曾头市,却被史文恭射死。晁盖临终留下遗言,称“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但宋江在公布遗言时,却改为“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就这样,史文恭成了梁山最大的仇人。

宋江便借机率人再次攻打曾头市,这时史文恭才正式开始出阵对战。梁山五虎之一的秦明二十余合被史文恭杀得力怯败走,被追上一枪刺中后腿股,吕方、郭盛、马麟、邓飞,四人齐出死命拼杀才救回他,这一战就可以显示出史文恭的实力了。曾头市被破后,史文恭单骑落荒而逃,被晁盖阴魂缠上,又碰上卢俊义、燕青,这时史文恭估计都懵圈了,被卢俊义一朴刀砍到腿上。这并不能说史文恭实力太差,只是这时已经懵了,不然未必不能与卢俊义战一下。

5.阿里奇

阿里奇是辽国上将,檀州密云县守将,使一柄梨花点钢枪。阿里奇唯一的一战就是三十合击败梁山八骠骑之一的金枪手徐宁,这一战就足以奠定他的高手位置了。

6.孙安

孙安是田虎手下大将,被授予殿帅之职,擅使两口镔铁剑,早期版本中绰号为“屠龙手”。宋江征田虎时,孙安与秦明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后与卢俊义对战五十余合,马失前蹄颠下马,卢俊义让他换马后又大战五十余合后,卢俊义佯败诱孙安追赶,孙安被绊马索绊倒被活捉。这一段真是,马失前蹄让换马,换马后又让人使用绊马索。之后孙安就投降了,并立下不少大功,尤其是征王庆时,帮助卢俊义斩杀杜壆。征完王庆,孙安就去世了。

7.方杰

方杰是方腊的侄子,被方腊称作南国第一名将,手持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方杰一枝戟使得极为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杜微的帮助下,一戟刺死秦明。虽然有杜微飞刀帮助,但没有点真本事,又怎么能力敌梁山五虎将之一的秦明并刺死他。后与关胜大战,战不过十数合,花荣上阵帮忙,此时方杰还能抵挡,李应、朱仝又上阵,方杰只能拨马回自己的阵营。回阵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方杰下马逃命,被柴进一枪戳中,又被燕青赶上一刀杀了。方杰年纪轻轻就有这份实力,可惜连遇梁山六员有实力的大将阻拦。

8.石宝

石宝是南国四大元帅之一,被称为“南离大将军”,武器是劈风刀和流星锤。杭州之战时,石宝和关胜交手20余合,关胜认为石宝刀法不亚于自己;又使用流星锤击杀索超,使用劈风刀砍杀了邓飞,索超可是曾与杨志大战五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在乌龙岭,石宝又用劈风刀砍杀马麟,使用流星锤击杀燕顺。石宝是方腊军中亲手杀死梁山将领人数最多的一名将领。

9.兀颜光

兀颜光是辽国一员上将,精通十八般武艺,身披一套三重铠甲,善使一条浑铁点钢枪,有时也以铁锏和方天画戟为兵器,有万夫不当之勇。宋江攻打混天阵时,兀颜光用方天画戟与关胜展开大战,因为身边牙将被张清用石子打散,兀颜光回马向北逃走,却被关胜追赶,花荣乘机箭射兀颜光,正中护心镜,关胜赶上一刀砍下,又被兀颜光身上的三重铠甲挡住,两人再次交战,花荣又射冷箭,兀颜光躲过,又被张清石子打中脸上,终于被关胜一刀斩杀。兀颜光实力不俗,可惜与关胜大战时,花荣放冷箭,张清发石子,只能被砍死了。

10.王寅

方腊势力的尚书,文武双全,一条枪神出鬼没。歙州大战,设计坑杀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城破之时,纵马踏死李云,数合刺死石勇;力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人全无惧怯,加上林冲才被杀死。

11.卞祥

卞祥是田虎势力的右丞相太师,有水牛般气力,使一把开山大斧和长枪,与九纹龙史进交手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花荣上前夹攻,又力敌二人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后在乱军中被卢俊义活捉投降。随梁山军征讨王庆时,屡立战功,最精彩的一战就是一枪刺死淮西猛将酆泰。

12.縻貹

縻貹是王庆手下猛将,使一把长柄开山大斧,曾与急先锋索超交手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13.酆泰

酆泰是王庆手下大将,使用两条铁锏,十合之上打死投降梁山的猛将山士奇,却被卞祥一枪刺死。

14.山士奇

山士奇是田虎手下大将,使一条四十斤重浑铁棍,曾与林冲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却被酆泰十合之上打死。

15.琼妖纳延

琼妖纳延是大辽的先锋,战绩是二三十合击败九纹龙史进。

好了,到这里出现了一个诡异的怪圈。

山士奇与林冲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酆泰十合之上杀山士奇,卞祥一枪刺死酆泰,而卞祥与史进交手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琼妖纳延却能在三十合之内已经击败史进......

所以林冲是最不好排名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梁山所有的战役基本都有参加。林冲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但是林冲杀得都是普通将领,与有名的高手一般都是平手。

看林冲战绩,

大战杨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不到十合活捉扈三娘;

和曾家五虎之一的曾魁斗三十余合不分胜败;

斗呼延灼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

与秦明战关胜占上风;

迎战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败;

征讨田虎时大战山士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这样的战绩实在是没法排,与杨志、呼延灼、山士奇都是五十合左右不分胜负,杨志与索超五十合不分胜负,索超与縻貹五十合不分胜负......王焕更是能与林冲大战七八十合。

再看关胜,关胜虽然是五虎之首,但是加入比较晚,不过战绩也是很好。

关胜最出彩的一战就是不到十合便将索超杀得"斧怯",索超之前能与杨志五十合不分胜负,杨志又能与林冲战五十合,不过林冲更厉害的是马上作战。

靠花荣、张清的暗箭飞石杀死军兀颜光;

与石宝交手二十余合,认为石宝刀法不在自己之下;

歙州之战,与孙立、黄信、邹渊、邹润一同杀死尚书王寅。

结束语

不包括公孙胜、乔道清、马灵、寇烕、包道乙等会法术的人。

还有武松、鲁智深、邓元觉、司行方等高手。

武松是遇强则强,生死之战单挑恐怕无人能及,至于王进走个出场就不提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排名,作者写作的时候估计都想不到会有人进行排名,像史文恭二十余合败秦明,孙安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孙安还能与卢俊义连战一百合......

所以,林冲可以在前三,也可以在十名开外,关键是林冲这全部平手,要看自己的喜欢。

我感觉林冲还是比较厉害的,能进前五,毕竟“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你知道哪些?

历史的长河留下几颗星,人间有一股豪气在天地纵横。

评古论今,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在我们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有文字记载中,单《三国志》中就常常提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也催生了文明,成就了历史;但要排历史中前5名的战将,我是不敢排——怕骂!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熟悉的5大名将。

韩信:大兵团作战的集大成者。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也是将大兵团做战用于运动战的始祖。几战垫成中华民族的雏形。

韩信最出名的战役: 经典之战 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

霍去病:突袭战的创始者,两战成名,一战解决中华民族的北方威胁。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步兵辎重无数,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行军两千多里,大败左贤王,歼敌70443人,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在这次长途奔袭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国肯特山)以祭天,禅姑衍山(肯特山以北)以祭地,得瀚海(贝加尔湖)而班师。

李靖:常胜将军,一生从无败仗,心理战成功运用者。以三千兵力战长沙,诱降十万,同时吓退十万。开疆拓土,收新疆,占西藏,铸就中华历史上最大版图。

李靖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转而效力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0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3]。武德八年(625年)起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贞观三年(629年)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至大漠[4]。因功拜尚书右仆射,获封代国公。贞观九年(635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改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岳飞: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独力抗金,精忠报国,满门忠烈,其故事与《满江红》更是激励我民族儿女愤勇向前。

1140年7月8日,岳飞跟金兀术在郾城决战。金兀术亲自指挥“铁浮图”和“拐子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浪接一浪冲杀过来。岳飞沉着应战,指挥一批使用钩镰枪的士兵迎敌。钩镰枪带有一个钩子和一个弯镰,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马腿钩断,再用弯镰割敌人脑袋,两军刚一交战,岳飞命儿子岳云带头冲向敌阵。岳云那一对大铁锤所到之处,敌人应声倒下。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差一点活捉敌将金兀术,金兀术在手下人的拼死保护下,狼狈而逃。

左宗棠:以超前战略眼光,以超强好判断力捕获战机。以弱胜强,在那个积弱积贫的年代自筹军粮,以70几岁高龄出征,收回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硬气的一次。清朝陆务派代表,洋务派以李鸿章为代表。

左宗棠的西部战绩,也就是收复新疆。关于左宗棠的这一战绩,想必大家了解很多,在此就不多说了,但有三个关键词值得一提:(1)抬棺出征,以示决心。(2)私下向外国银行、红顶商人胡雪岩借钱1800万两白银做军费,(3)面对李鸿章为主的洋务派的阻扰,依然力排众议力主收复新疆。

那到底什么是「国学」?

首先,国学热只是一个幌子,没什么实际的行动,除了少部分人兴趣索然,少有人主动去学,只是听说有用,又趋之若鹜,过不了几天又觉得索然无味,坚持不了几天的。

至于国学是什么?这个完整的概念实在民国时期提出的,民族国家的概念从西方传入,西学东渐的影响,使当时的有学之士纷纷向西方学习,求救国救学之道,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维护传统文化的一种举措。

在吕思勉先生的书中提到“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吾国汉代古谚曰:“少所见,多所怪,见橐驼言马肿背。”吾国旧时视外人来华者,不知其学。较进,则知可学其一二端。更进,则知其自有其学术,而与吾国为截然不同。然由今之所见,则知中国之与外国,实为大同小异者也。”这是包括过去中华文明的一个总的概念,诸子百家,学术源流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当然按现在的学科分类,可能就更细了,有些学者将一些已经剥离国学的范畴。

但是作为古代中国文明传承的纽带和载体,国学是连续传承的,虽然门类不同,但始终有相互联系,其出同源!所以国学定义为过往之学是较为妥当的。

至于现在所说的国学热,无非就是某某大学挂名的国学班,或者小学培训机构的国学兴趣班等等,其所见所学不过皮毛而已。况且很多还是人云亦云之前人话语。实在不好称之为国学热,如此热度只会成为文化的豆腐渣工程,只会给某些人赚点门面,充当文化人装装逼而已!实在不值一提!

华佗是怎么死的?

笔者真是佩服"达o芬奇"这样的人,《二十四史》都木有读过,就敢断言华佗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扁鹊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扁鹊,史册确有不严谨之处。而《华佗传》却是比较严谨的,在《二十四史》中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西晋陈寿著的《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笔者拥有的高等医药院校巜医古文》选的也是这个版本。(上图,华佗給患者服用"麻沸散"后动手术。)

另一个版本是南朝范晔(ye四声)所著的《后汉书•方术列传》。这两个版本的《华佗传》,除了所选具体病例不同,文字有些不同外,对于华佗的生平,成就,死因等等都一致。所以笔者这套以人物传记为编选重点的《二十四史》,篇幅所限,选了《三国志》的《华佗传》,就没有重复选《后汉书》的记载。但中医药学校《语文》的《华佗传》就是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两个版本的《华佗传》,关于华佗怎么死的,记载都一样。综合两个版本,华佗是这么死的:

华佗脾气性格孤傲,难以称心如意。他本来想当一个"士"人,以医生为业 ,常常觉得后悔。曹操亲理重要事务,头风病越来越重,唯有华佗可以随手针刺缓解大为好转,所以让华佗专门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种病短期内难以奏效治好 ,长期的攻伐(一种中医治法)治疗,才能延长岁月(寿命)。"华佗离家久了,想回家,就对曹操说:"刚刚得到家信,我得回去,顺便取(找)给您治病的药方。"到家后,华佗假托妻子生病,多次过了假期不回曹操身边。曹操几次写信召唤,又让郡县官吏遣送华佗回来 。但华佗恃才傲物,厌恶给人做事当"食客",更不愿意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去华佗家察看,如果其妻真的生病了,就赐给华佗小豆四十斛,放宽假日期限;如果弄虚作假,就逮捕华佗押送回来。于是华佗被押送到许都的监狱,经拷打讯问,华佗认罪。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xun'yu一四声)求情说:"华佗医术实在高明,事关(很多人的)性命,应该宽赦他。"曹操不听,说:"不要怕,天下应当没有这样的鼠辈啊。"于是拷打华佗致死。华佗临死,拿出一卷医书交给狱中官吏,说:"这个可以救活人。"官吏害怕严峻的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强行交给,要来火烧掉了医书(所以,后世称是华佗所著医书的,都是不可靠的)。华佗死后,曹操头风病没有好 。曹操说:"华佗能够治好这个病 。这个(卑鄙)小人留下我的病,是想抬高增重自己的份量。然而我不杀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为我断绝这病根的。"后来(魏太祖)曹操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叹息说:"我后悔杀了华佗,让这孩子只能枉死。"

可见,华佗之死,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过于孤傲,仗着自己有本事,不肯服从权势,屡次不听曹操的召唤,终于激怒曹操被杀。正史中没有华佗要給曹操打开头颅做手术的记载,更谈不上曹操怀疑华佗以此谋害自己性命。那是小说《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的虚构,人物形象,事件往往与正史相差太大。

华佗自己烧了,所以没有医书传下来 ,好在曹操没有搞"株连",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e一声),都跟从华佗学医,传下来了华佗的许多医术,还有"五禽戏"等等。......

华佗(约公元141~约203年,)是沛国谯人,就是今天安徽亳(bo二声)县人,常常在江苏徐州一带游学行医。(《四角号码词典》)所以,亳縣,徐州一帶有民俗"華佗誕辰",就是捌月初叁(孙政清《中国民俗节庆》,見《五百年歷书》第187页,氣象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巧閤,捌月初叁與筆者有壹些聯絡之處。但很慚愧,筆者醫術不及華佗仟萬分之壹,連從醫的實際條件都無幾個,所學中西醫藥知識,恐怕只能用来對付自己的一些小毛病了。筆者的方嚮也許應該是文學,歷史等等......

庞德和徐晃都虐了老年关羽?

凉州产骥骏,南安庞令明。

壮名扬四海,神勇冠三军。

猛士当效死,岂肯屈节生?

粼粼汉江水,流光照樊城。

庞德,西凉之猛士也,“素有勇名”。刀法惯熟,作战风格极其骁勇,悍不畏死。南郑之战,力斗曹营四员猛将的车轮战,“全无惧色”,被曹操大加赞扬,后收入帐下。

徐晃,也是曹魏军中的一员猛将。他的武力值仅次于典韦和许褚。当年在杨奉麾下效力时,徐晃率兵到洛阳城外拦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抡斧出阵,“威风凛凛”,令曹操暗暗称奇,许褚出马迎战,两将“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令曹操顿生收服之心。

樊城之战中,庞德和徐晃这两位猛将都曾经与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大名鼎鼎的关羽关云长有过直接的交锋。

庞德战关羽是恃勇抬棺而来,决死力战,誓要“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两军阵前,庞德与关羽厮杀,两将双刀并举,“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双方收兵回营后,关羽对儿子关平感叹:“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次日再斗,“斗至五十余合”,庞德诈败拖刀,却暗取雕弓,施放冷箭,关羽躲避不及,正中左臂,差点被庞德折却一世威名。

徐晃战关羽是有备而来,连破荆州军偃城、四冢九处寨栅,透围而入,直杀到樊城之下。当时关羽刚刚做完“刮骨疗伤”的手术,箭伤尚未痊愈,“右臂少力”。关羽与徐晃阵前厮杀,两将刀斧相交,“战八十余合”,关羽落了下风,关平见势不妙,“恐公有失,火急鸣金”。

美髯公虽然武艺绝伦,但不可否认的是,分别对阵庞德和徐晃的这两场战斗中,关羽都落了下风。

三国迷们对关羽的作战风格都比较熟悉。关羽其实是个力量型的猛将,在整个三分时代,关羽的力气是数一数二的。两军阵前厮杀,关羽依仗着自己的力量优势,往往一开打就发起强力攻势,经常“战不三合”就解决掉对手,或者打破对手的防御,令敌人不寒而栗,心怯而走,再利用“赤兔马快”的优势,追斩于马下。总结关羽的战斗特点:力大、刀沉、马快。

但正是因为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挥舞起来对体力消耗是相当巨大的。如果不能够一鼓作气拿下对手,陷入持久战,必然“再而衰,三而竭”,威胁也就大打折扣。这也决定了关羽作战的另一个特点:攻强守弱。

樊城之战中,关羽这个弱点就被庞德和徐晃抓住了。庞德是恃勇死斗,以命相搏,成功化解掉关羽前三刀的巨大威力,拖入了持久战,次日再斗,又利用关羽防御力差的弱点,诈败拖刀,暗放冷箭,成功得手;徐晃是个斧将,力量也不弱,他赶上了关羽箭伤未愈“右臂少力”的时机,以力打力,和关羽硬磕,关羽一旦在力量上处于弱势,阵前厮杀缺乏解决的办法,就处在下风。

我们发现,在这两场战斗中,关羽“赤兔马快”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其实也难怪,北征襄樊时,关羽胯下这匹天下第一神骏“赤兔火龙驹”和他的主人一样,都已经垂垂老迈矣,进入夕阳西下的垂暮之年,不复当年之勇,速度上已经毫无优势了。

大家记得,当年延津渡之战,关羽抡刀直取文丑,“战不三合”,文丑“心怯绕河而走”,想拉开一段距离再以弓箭取胜,但却不料“关公马快”,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斩于马下。樊城之战时,如果赤兔马仍然那么飞驰电掣,庞德这个诈败拖刀放暗箭的计策就根本无法得逞,哪会给他偷取雕弓,暗搭羽箭的时间?早就被关羽追上了,脑后一刀切掉了。

从后来的战斗中,更能看出赤兔马的老迈不堪和力不从心。关羽回军荆州,遇东吴大将蒋钦拦路,关羽“拍马舞刀,直取蒋钦”,战不三合,就把蒋钦杀退,关羽“提刀追杀二十余里”,陷入埋伏。追了二十多里都没有追到蒋钦。可见此时赤兔马已经老迈衰弱到了何种程度,居然堕落到了连一匹普通战马都追不上的地步。

庞德与徐晃都是曹军中数得着的猛将,但要与巅峰期的关羽相比,他们还都差着一个很明显的档次。徐晃最体现实力的一战就是与许褚的那场厮杀,两将“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曹操见之心喜,“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派满宠前去招降,说是“不忍以健将决死战”,通过这样的叙述,可见徐晃虽为良将,能支撑住许褚五十余合,但其武力值尚明显在许褚之下,继续厮杀下去,有败无胜。

南郑之战,庞德力敌曹军四将的车轮战,“毫无惧色”,颇显勇悍之风。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战前曹操就“深知庞德之勇”,意欲收服之,令诸将“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出战的诸将都必须在保障不伤着庞德的情况下与之厮杀,当然无法全力发挥。许褚就是在这种严重放水的情况下“战五十余合亦退”。这也说明庞德在武艺上并不会强于徐晃(当年徐晃与许褚可是硬碰硬地真打)。庞德之悍勇在徐晃之上,徐晃之力量则略胜一筹。

以庞德和徐晃这样的武力值,若与巅峰期的关羽相比,那就差着一个很明显的层次。关羽的巅峰期是土山之战到千里走单骑这段时间:土山之役,“奋力杀退”许褚与徐晃的联手夹攻;白马坡万马军中突阵,斩颜良首级而还;延津渡一战,“战不三合”惊走文丑,再追斩之;千里独行,过关斩将,刀下无三合之将;古城外“一通鼓未尽”,刀劈蔡阳。那时候的关羽年龄三十六岁,正值爆发力、武艺、经验和耐力的巅峰期,赤兔马也刚入壮年,速度优势非常明显,关羽如虎添翼,武力值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真可谓是大杀四方,所向披靡。

以庞德和徐晃的武力值,也就是相当于未盲时的夏侯惇,处于实力较强的“一流猛将”,但与关羽这样的“超级猛将”相比,还差着一个层次。若与巅峰期的关羽在阵前堂堂正正地厮杀,最多也就能抵挡个二十余合,再打下去,性命不保。

关羽北征襄樊时,已经进入了武力值的衰退期,战斗力大打折扣,威猛不再,在这样的状态下与庞德、徐晃两次交锋都落了下风也不足为奇。

结论:无论曾经追风赶月、骋驰天下的宝马神骏,还是“英名震于华夏”的无敌英雄,终会有迟暮老去的那一天,他们从来不会输给强大的敌人,只会输给沧桑的岁月。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sdsyysh.com/cfpaiweihao-5255.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